产品分类
新闻动态

浅谈软件人才实训室建设

浅谈软件人才实训室建设


第一章 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概述
根据《加快构建“一谷两园”软件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市委市政府正大力推进软件产业载体建设,大力推进软件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大力推进“智慧”、电子商务等软件应用工程,大力推进大企业培育战略。
市委市政府在《关于以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软件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软件产业竞争能力。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设成为软件产业规模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强、软件名企名牌多、软件人才密集的中国软件名城,跨入世界软件名城行列。
在此背景下,学院拟以软件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依托地区众多高校,成立二级软件学院,打造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培训管理教育中心。
1.1 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是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向世界软件名城迈进的重要举措
软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将突破大型软件、基础软件等作为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的品牌效应,重点打造以中国()软件谷为核心、以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翼的软件产业集聚区,提升软件产业集聚能力;加强扶持龙头骨干软件企业,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加强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软件人才创业、软件企业孵化能力;加强软件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软件产业竞争能力;加强机制体制创新,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活力。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设成为软件产业规模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强、软件名企名牌多、软件人才密集的中国软件名城,跨入世界软件名城行列。《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也将“壮大软件产业”作为发展核心基础产业的主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和发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培养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是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是软件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需求缺口巨大
软件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培养成的高级人才,同样更需要从事基础开发的程序设计员作为智力基础。软件产业 健康、快速发展所需要三类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软件人才,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和熟练的程序员。然而我国这三类由高到低的人才结构并未呈金字塔形。相对的,我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却呈现橄榄形分布,严重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因此必须多发展普通程序员作为“软件蓝领”充实这个塔基,才能形成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 同时,也只有量产更多的普通程序员,才能发展出更多、更优质的高级管理人员。
近年来,市软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软件业务收入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同处全国“第一方阵”,去年9月被工信部授予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2010年1—10月,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51.9%,增幅居全国城市前列;新增软件企业416家,其中新引进企业101家,新增产业建筑面积105.6万平方米,新增从业人员4.3万人。
据软件谷初步估算,要实现2015年2千亿的产业规模,需直接相关从业人员35万人,现有从业人员仅8万人,今后三年至少需要培养5万名熟练的从业者,目前的培养能力仅为每年1万人,加上引进人员也不足每年1.5万人,可以说大量培养软件人才,培训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已成为发展软件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而据日报报道,目前全市软件人才总量不足30万,但随着市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到2015年,市的软件人才应达到80—100万。这意味着未来5年,软件人才的缺口至少达到50万,这当中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就是普通程序员群体,软件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学校推动深化软件人才教育体系改革的迫切要求
面对市场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原有的教育体制显然力不从心。今年年初,东南沿海出现“用工荒”,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几年前,一家世界知名的网络公司在合肥的分部要招聘150名软件工程师,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只招到30多人。公司总部觉得很费解,因为合肥市高校云集,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计算机类的专业。这证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方面是不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却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并不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教育结果与企业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如果办学不对路,不转变观念,按照传统的模式,就培养不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软件学院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依据市场需求,着重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办学方式灵活,在教材、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方面实现与产业的互动。专业设置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并不断细化,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双证式”培养模式,确保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企业行业发展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学院是唯一一所由市政府投资兴办的技工院校,每年各级政府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院建设,学院的毕业生全部在本地就业。学院原有长线专业主要是培养企业急需的二产类机械、电子、电工、数控类人才,随着经济的转型、提升,已将专业重心向现代信息业、服务业转移。软件学院将面向地方软件业,特别是入驻“一谷两园”的各类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四)基地与IT企业联合,搭建校企桥梁
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时效性、领先性,基地应在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与IT企业联合,让IT企业进入到人才培养的前端,利用企业资源及前瞻性,让学生有机会深入接触企业技术需求,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同时,聘请一些一流IT产业的专家、高级来校授课,保证教学内容与IT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符合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发展趋势的需求,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应用信息并掌握高新技术,学生的认知内容始终与世界计算机资讯保持一致。

1.2 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 符合市构建“一谷两园”软件产业空间布局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的品牌效应,重点打造以中国()软件谷为核心、以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翼的软件产业集聚区,提升软件产业集聚能力;加强扶持龙头骨干软件企业,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加强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软件人才创业、软件企业孵化能力;加强软件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软件产业竞争能力;加强机制体制创新,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活力。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真正建设成为软件产业规模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强、软件名企名牌多、软件人才密集的中国软件名城,跨入世界软件名城行列。此次软件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响应了软件名城的号召,符合软件产业发展需求。

(二) 学院办学能力与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的切合
学院地处仙林大学城,周边高校云集,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大学城包括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邮电大学和中医药大学在内的12所高校、4所中小学和14万多在校生,约占全省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驻区院校中有“985工程”院校1所(大学)、“211工程”院校2所(大学、师范大学)、本科院校8所,两院院士34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地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是全省高教资源最为集聚和科教优势最为突出的区域。在大学城内建设软件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地处“一谷两园”的中心地带,毗邻“一谷两园”中的江苏软件园,通过绕越高速、宁丹路—丹阳大道前往中国()软件谷、软件园车程均在1小时以内。
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或知识技能型人才,尤其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各专业教学要求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必须达到1:1,因此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提前一年被抢用一空,就业率常年保持在100%。计算机系现有专职教师30余人,兼职教师20余人。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及本科学历的占100%,“双师型”教师占60%。除进行学制教育外,利用学院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面向企事业单位、部队及大专院校常年开展软件、计算机操作与网络管理等多个工种的中、高级及、高级的培训。在软件人才的培训上,中国更需要的是复合型软件人才,既非单纯的计算机科学家,也非纯粹的“技术蓝领”。结合学院的培训优势,打造新型的软件学院是一种可行之路。
1.3 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思想
(一) 基地的培养目标
软件人才公共培训基地(软件学院)将主动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根据软件产业对软件人才的人才规格、人才素质、人才数量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基础性、实用性,使教学内容既涵盖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知识,又符合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结构的客观实际;在知识的教学设计上要强调渗透性、实践性,注重各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 基地将充分发挥软件企业的指导作用
在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应吸收国外软件人才的先进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更应充分发挥软件企业在软件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行业内的软件企业,处在软件开发的第一线,不仅对软件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对软件人才应具备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各方面素质最有发言权。同他们一起制订教育计划,将使软件人才的培养更能适应软件业的发展。
(三) 基地将与IT企业联合
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时效性、领先性,基地应在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与IT企业联合,安排学生到一些IT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同时,聘请一些IT产业的专家、高级来校授课,保证教学内容与IT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符合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发展趋势的需求,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应用信息并掌握高新技术,学生的认知内容始终与世界计算机资讯保持一致。
(四) 基地将紧跟信息化进程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要培养出符合业界需求的软件人才,首先必须要搞好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设置。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并实验将国内外著名IT厂商的权威认证培训融入学校教育,重新设置一套适合中国软件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每年都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一定的调整,以学生实用技能的培育为根本,以软件人才培育为目标,紧跟信息化的进程,适合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
(五) 基地将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软件培养的人才其特点决定了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应用能力。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不出掌握熟练技能技巧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为此,基地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大胆求异。通过改革,带动和影响学生去创造、去想像、去独立思考。同时,让学生从课本中适度的解放出来,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接触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浅谈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建设
下一篇:浅谈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相关文章
“五年一贯制”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策略
“职教高地”
1+X课证融通教材的内涵、特征和开发路径
多元办学机制
文化育人
系统“充电”
Copyright © 1998 - 2032 上海顶邦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装置|化工工艺实验装置